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教育什么样?今天这场论坛信息量很大.....

贵财新闻中心 贵州财经大学 2022-06-30


5月26日,由数博会组委会主办,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承办的“中国智慧教育发展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


本次论坛邀请到了教育部和各级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共同交流教育信息化发展成果,共同探讨智慧教育发展大计,共同创建智慧教育合作交流机制,共同筹建中国智慧教育联盟,促进产教融合创新,为新时代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书写新篇章。这些专家学者都说了啥?随小编一起看↓↓↓


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邹联克代表论坛的主办、承办和协办方欢迎出席论坛的领导、嘉宾。


领导致辞

01

卢雍政


贵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当今世界,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的不断升华,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5G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全球正在进行一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革命性意义的数字化转型。面对信息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贵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智慧教育作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智慧教育的一些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我们大力实施阳光校园智慧教育工程,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实现全省中小学百分之百宽带联网,百分之百联网带宽不低于100兆,百分之百建有多媒体教室。通过各种形式让孩子们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应用好阳光校园空中黔课平台,最大限度做到停课不停学,建设好教育精准扶贫系统,加强教育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堵住辍学漏洞源头,确保不让每个孩子因贫失学,助力实现贵州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胜利。这些实践使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智慧教育意义、路径、抓手等等方面的认识。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什么是现代化?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涵。随着人类社会从信息时代走向智慧时代,教育也将以智慧时代创新、创造重构智慧教育,更好促进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当下智慧教育的脚步渐行渐近,未来必将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智慧教育创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教育保障,是我们共同的职责和使命。在这次数博会上举办中国智慧教育发展论坛暨智慧教育成果展,为贵州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搭建了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我们希望和与会嘉宾,和各方一道聚焦智慧教育发展当中的核心问题,智慧教育发展的思路、举措,协调联动机制等等进行深入的探讨,进一步凝聚共识,扩大合作,实现共建共享,共同推动我国智慧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我们也希望国内外大数据企业和我们共同扬帆数据蓝海,积极参与包括智慧教育在内的数字产业、数字经济的发展,共同分享贵州数字经济发展的红利。(节选)



论坛现场


02

雷朝滋


教育部科技与信息化司司长



     贵州省高度重视大数据,将其与乡村振兴和大生态一并列为“三大战略”行动,本次论坛在数博会期间举行,充分体现了数据驱动、技术赋能对于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受钟登华副部长的委托,我谨代表教育部,向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奋战在一线、致力于推动智慧教育的各位同仁致以诚挚的慰问,也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想就智慧教育谈三点意见,与大家分享。


     一、深化认识,智慧教育要服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要承担起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清华大学时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为党和国家培养栋梁之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深度应用,为教育领域的变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能。智慧教育发展也要始终坚定地遵循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正确方向,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发展智慧教育,为国家富强、为民族复兴、为人民幸福培养大批可堪大任的杰出英才,使之真正做到心怀“国之大者”,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二、统筹推进,智慧教育要在探索中总结提升


     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当前,我们正在研究制定的《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年-2035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也对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年》的目标任务,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将持续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予以部署。通过这两年的探索实践,各地的智慧教育已经有了一些好的做法和实践,但仍然要坚持直面新挑战,发现真问题,总结好经验,提出行之有效的智慧教育解决方案,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为世界教育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


      三、把准方向,智慧教育要引领教育改革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国教育将迈上新的台阶,实现高质量发展。智慧教育将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和区域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对于如何推进智慧教育,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改革发展,我想重点强调“四个坚持”: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智慧教育,必须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坚持融合创新。要促进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第三,坚持问题导向。发展智慧教育就应当瞄准现在教育的短板,回应时代的号召,思考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如何激发孩子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如何培养孩子的“大智慧”,从而实现引领教育变革,培养一流人才。 第四,坚持数据赋能。要深入应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作用,推动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使得引领教育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教育服务供给更加丰富多元,线上线下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更加灵活个性,评价更加科学精准,教育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有力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节选)



论坛现场


主题演讲

03

陈存根


中央国家机关原工委副书记、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校长、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原书记、人事部原副部长、重庆市委常委组织原部长、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



智慧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创新路径,是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教育的现实要求,要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就要把握教育发展的大势,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教育的术能作用。通过教育模式的创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普惠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真正能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开启新的篇章。立足新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认真探索教育现代化的正确路径和有效路径,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要求主要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只有不断创新和应用,广泛应用数字技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各类教育的充分融合,才能让更多的受教育者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通过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教育教学的提速增效和提质增质,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设人人皆学的社会,构建更加开放、人本、公平、均衡,更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教育体系,探索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战略路径和方法。一是首先做好智慧教育应用,让更多受教育者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二是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在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上下功夫,这就要求必须要按照各类教育的功能定位、目标任务、自身特点探索制订智慧教育的顶层设计、发展规划、内容要求和规范标准,要鼓励支持数字技术赋能教育发展的新探索、新发展、新业态,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资源开发与数字应用不够,要针对各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数字技术、数能教育的技术创新,深度融合的方法路径,推动教育观念更新、模式变革、体育重构、质量提升。基础教育核心是要更加突出和强化,塑造国民素质的文化养成教育,职业教育要更加突出强化劳动技能提升的职业素质教育,高等教育核心是要更加突出强化研发能力培养的创新人才教育,社会教育核心是要更加突出强化不断提升公民个人社会综合能力的成人继续教育。


      智能教育和智能学习体系建设任重道远,无论是数字的创新应用和教育的深度融合,还是建设完善智慧教育的课程教学教材,需要政产研协同,成立智慧教育联盟,对于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与培养学习方式的改革,加强教学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提升协同创新与服务社会的能力。(节选)



04

钟秉林


国务院教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




我们国家教育规模逐渐扩大,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几个不同的学段来看基本进入了全面普及阶段,在这个背景下面教育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上好学校难的矛盾凸现:一方面老百姓迫切要求接受高质量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国家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而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解决这个矛盾的主要途径应该是拓展优质教育供给,大家共同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但是发展教育,建设学校需要遵循内在的规律,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办好一所学校更需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为了化解这个主要矛盾,我们国家教育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从过去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核心内涵式发展。在这个基础之上,以智能教育或者说智慧教育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为我们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带来了机遇,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一、智慧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我们都很清楚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它们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首先,它们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有利于我们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有利于共享优质课程资源,这无异于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构建学习型社会。其次,这样一种发展也为我们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和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带来了机会,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效益。我们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监测和预测,进而促进教学决策的科学化,教学管理的精细化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我们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支撑我们的课程学习环境的创设,支撑技能实习和语言学习来支持我们教师的作业设计和批改,尤其我们要利用这样的技术来促进学生对于概念理解的深化,建构新的创意和构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实现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这个都对我们带来了非常难得的机遇。


      二、智慧教育颠覆传统学习过程和方式


      到底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对我们带来的首要冲击在哪儿?我认为这种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教育教学融合,它改变了人类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知识传递的方式已经从过去传统的单向传递转变成为了多向互动传递,我们现在在校的学生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非常广泛,我想绝不仅仅是在校园里面,更不仅仅是在课堂上面,这种知识传递方式的转变就直接导致了我们学校的知识权威和学术垄断地位遭到了威胁,学校教育的实际效能也受到了社会的置疑和批判。这种变革还带来了学校师生关系的变化,形成一种新型的学习伙伴的关系,所以很多学者倡导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互动实现教育的目标。这种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还颠覆着传统的学习过程,知识传输这个环节有可能从过去的课堂之上转变成为在课前学生个性化的自学,线上自学的加以实现,知识内化的阶段有可能从过去课后来实现转变成为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讨论进行纠错和归纳来实现知识内化的一部分工程。所以要应对这个挑战,我们必须要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我想这种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就直接冲击到了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形态以及教室布局,还有教学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三、主动应对智慧教育新挑战


      首先,智慧教育赋能高质量教育发展,它带来的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变革;其次,我们必须要变革育人方式,因为时间问题我不再展开了;第三,我们要促进教师职业的发展,尤其是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强化教师的育人功能;第四,我们必须探索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要构建教学的新常态。


      最后,我们还要注意跳出智慧教育的发展误区。在线教育也好,其他利用信息技术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好,它在给我们带来促进的同时,我们必须明确一个问题,课程教学不等于学校教育,知识传输不等于全面素质的养成,线上教学可以把一门课程做到极致,但是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人才。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学生的一些社会发展性的素养,比如说他的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人际交往能力、公共关系等等、团队精神的养成,以及健全人格的养成,目前来看,还主要在现实环境当中,通过是校园的教育,通过学生群体式的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来加以逐步养成。而在虚拟环境下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还有一个艰苦探索的过程,所以在这个方面,我觉得我们一定要保持一个敏锐的目光:第一,要能够密切跟踪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的发展趋势。第二,要鼓励教师能够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多样化探索;第三,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性和严谨的态度。让我们共同努力来促进智慧教育的发展,促进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成。




05

杨宗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高校教育技术与方法教指委主任,教育部国家教育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技术赋能,重塑教育”。我们老说教育信息化,这个好像跟国际的渠道有的时候对不上,国际上讲教育信息化用的词叫个education,重塑教育,或者是ICT在教育中的应用。所以我今天就从三个方面跟大家讨论一下。


      第一,技术促进教育的创新发展。


      教育面临着现实的挑战,我们现在仍然存在着教育不公、教育创新不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以及在应急状态下教育的成熟度都面临着巨大挑战,这个不展开。


       第二就是转型。


从工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教育怎么转到IT这种开放、连接、共享、个性化的教育,这个转型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所以无论联合国的SDG4的目标,还是中国2035年目标,都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是解决现实的问题,现实问题就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第二个就是要完成这样的数字转型,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所以这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国家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一个进程,信息化就是一个进程,它是融合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方式、共享优质资源的历史进程,所以一般这个进程有起步阶段、应用阶段、融合阶段、创新阶段,我们大家都是一路走来,尤其这10年的变化,这是翻天覆地的,从我们做十年规划初期,2010年到现在这个变化是巨大的,尤其我们在“十三五”,包括教育信息化2.0,实现了三通两平台的这个工程,实现了互联网率达到了100%,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通过空间与空间的作用,形成不同的学习共同体,形成中国的发展模式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和道路,这个也是国际上的一个成功典范。特别我们进入下一个阶段,下一个阶段更重要的是要进入到融合和创新阶段,因为建设阶段经过这10年,我刚才说好几个百分之百或接近百分之百,已经走到了这一刻。特别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未来,可以看到这是Gartner人工智能未来10年对于教育最具有颠覆性的技术,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发展,一个是数据,你只要有足够数据,充分的算力,我们就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和规律,包括我们现有的知识。所以人工智能能够代替很多有规律性的,我们叫ROUTINE的工作,所以今后的工作很多有规律性的,有知识线性的一定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所以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就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刚才大家讲了,我们要打造“德育为先,知识为基,能力为重”的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如今,我们的信息化到了一个融合创新的阶段,新的支撑,国家的新基建也在这个时候开始启动。所以新基建为构建教育的支撑体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教育新基建的提出,大家可以看到,这是2018年年末提出来的,把它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它主要是包括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等,现在都在建设过程中,也纳入了国家和各个地方的重点建设任务。在这个方面,我们教育也在构建自己的新基建,包括新网络、新资源、新学校、新应用、新安全、新平台,通过新基建能不能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提供支撑?教育新基建,这次我们做这个方案的四个最重要的特点,第一个是软硬兼备,就是软件跟硬件;第二个是数据驱动,通过数据观测分析、预警,最后进行教育的干预,来实现精准的教学和教育;另外一个就是双向赋能,还有一个就是协同融合。我们期待在未来这些都很可能会实现:包括立体教学综合场,再来疫情,同学们不要盯着屏了,能不能放一个立体教学综合场放在同学们的面前,因为进入了5G时代,等等,人人有学霸,人人有教学的助教阶段。


      第三,教育信息化探索与实践


      我再谈谈最近我参与和一些探索。如国家示范区宁夏,他们无论是带教育的均衡,特别是在教育的均衡,利用大数据进行管理和治理,包括人工智能+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这些成效我们看到信息技术确确实实对教育的创新、教育的公平能提供我们所说的效率、效果和效益。再如我在华师主导的教育信息化改革创新,这个也获得了2018年教学成果特等奖。现在我们在做一个什么事情,就是建立一个10万多平方的智慧大楼,因为我还兼着国家中心的主任,我们建了一个10万多平方的智慧大楼,涉及了7类不同教学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教育形态,研究不同教学形态下的学习场景可感知、学习者可理解、资源可个性化推送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而且这个是在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的支持下,我们正在研究,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规律,尽管我们拿到特等奖,我们知其然,但是背后的规律是什么,我们要知其所以然。所以在这个大的项目中,我们实施了一系列的课题和研究,这个也基于我们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包括脑科学等等方面的专家一起来研究背后的新型规律......


      另外一个就是自闭症孩子的矫治,辅助的矫治,通过信息技术,通过个性化的分析,我们说未来要实现现代化的话,全纳的教育更为重要,也不光是正常孩子,还有全纳教育,现在自闭症孩子已经接近2%,阅读障碍症等等这些我们一定要发现这样的问题来给孩子们提供更加合适的教育,这方面我们也在进行工作,最近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最后我想说,要做这样一个事情,一定要用新的机制来做,这就是我们提出来的“UGBS机制”,一定要协同做,光靠高效不行,光靠政府不行,一定要政府、学校、企业,包括研究机构,我们合作起来,大家团结起来,来解决这个问题。(节选,有删改)



06

单志广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



      为什么要搞智慧教育,我认为就是我们的社会变了,时代变了,我们整个信息时代要按照这个结构进行重塑,我们说人工智能是新的生产力,区块链是新的生产关系,数据是新的生产资料要素,云计算是生产工具,5G是互联网的自然环境等等,我们要搞智慧教育,教育作为整个大的星球中的一部分也要走智慧化,所以这是一个必由之路,所以智慧教育也是一个必然选择。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里面对数字化发展做了一些谋篇布局,“十四五”规划把所有信息化内容做了一个整体表述,在过去中长期规划里面从来没有,过去是把信息化内容放在各个领域,农业信息化、工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等等,现在我们是用数字中国的架构把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生态做了这样一个全方位的布局。所以大家看到在这样一个布局里面智慧教育也是在专栏里面出现了,专栏提到要建设社会化高质量在线课程资料纳入公共教学体系,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在线辐射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校,发展场景式、体验式的学习和智慧化教育的评价,这是给出的一个场景。刚才很多专家说了做智慧教育离不开这些技术。


      我谈一些基本观点,我们做了一段时间智慧城市。我们认为智慧教育是要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发展方式进行重塑和再造,智慧教育应该是基于信息化但是要高于信息化,智慧教育应该是不同于教育的信息化,它是教育发展方式的智慧化,我认为智慧教育要比教育学院要高,两点不是一回事。智慧教育应该是变结构的化学过程,它的改革深度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现在讲数字化改革,上海提出数字化转型,我们智慧教育也要在改革转型维度上去做,而不是简单地提高效率,搞一些无纸化的东西。所以智慧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以人的教育和学习为核心,本质上是我们教育理念和方式改革创新的一种系统工程。要做好智慧教育,我们认为要避免其他领域出现的很多技术导向、项目导向、建设导向,这个是其他,比如说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等很多领域犯的很多毛病,我们往往把智慧某某的时候,往往把注意力放在这两个字上面,把后面两个字忘了或者不懂,他不太懂什么是教育或者不懂什么是城市,不懂怎么做交通,所以我们要回归到真正是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所以我们要用自我革命的精神进行场景的再造、业务再造、管理再造和服务再造。所以我这里提一些从教育信息化升级到智慧教育转型点是什么,它的不同是什么?


      从教育信息化到智慧教育有几个转变,第一是要从系统思维到数据思维转变,过去教育信息化是针对传统教育方式、管理体系、制度流程,要实现电子化、信息化的应用,智慧教育要聚焦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教育方式、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第二就是要从技术应用向数字重构转变,过去教育信息化是对既定的教育管理方式、服务方式等等进行电子化,是变参数的物理过程,而智慧教育是要用数据对传统教育的业务管理进行重塑再造,它应该是变结构的化学过程;第三是要从过去的教育信息化的提升效率,智慧教育要利用数据促进教育发展来发现价值,提升认知能力,提高我们变革洞见和因材施教的能力。


      从教育信息化到智慧教育还有几个不同,一是教育信息化往往是解决管理问题,而智慧教育是解决业务问题,二是教育信息化是流程驱动的,智慧教育是数字驱动的,三是教育信息化数字是根据预先设定的模式预先生成的,学校信息化很多信息系统里面学生成绩数据、作业数据是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生成的,智慧教育需要的数据应该是自然流动,原生态的,生态鲜活的,是实时的,不是预先生成的,所以传统的教育信息化可能是更加注重于集成化、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智慧教育的平台应该是走数字化、平台化、云化、链化、智慧化的路径。


      我认为智慧教育是智慧时代深刻的变革,学校的功能弱化,社会和家庭成为教育和学习的重要部分,教师的作用被弱化,家长和熟人的作用在增强,教师的作用在被弱化,网络和线上学习环境的作用在增强,所以教育要回到本源,不能为了智慧教育就丢掉了教育的智慧,不能因为家长的压力感知传导给没有游戏的童年,所以我认为在传道和解惑方面要实现更好的是功能的补充。所以北师大的教训就是言为人师,行为世范,只有最优秀的人,品德最高尚的人才能当老师,才能做教育,冷冰冰的屏幕和信息化手段它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它没有影响力,没有感知力,没有号召力,整个教育过程中对我们灵魂提得最多的是什么?是我们可以作为榜样的人,是他的言行,而不是简单的书本学习。所以我认为未来智慧教育发展要利用好人工智能等等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同时要走差异化、个性化的论经,要回归本源。智慧教育有非常大的复杂性,我们做很多事情要留有余地,不要认为我们做什么事情就能把智慧教育搞定,能够做出智慧教育的标榜,我认为不太现实的,我们对于智慧教育的持久战要有充分的考虑,要避免对近期的发展估计过高,对长远的发展估计不足,所以要解决教育观念、思维、方法的不适应,不协调,比打通技术的壁垒更加重要。(节选)



07

袁振国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迎接人类第三次教育大变革的到来”。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智能时代,智能时代就是以大数据、云计算,特别是人工智能为技术和方法为特征的推动世界智能化的一个时代。智能化为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变革,毫无疑问,也将会给教育方式和学习的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


      大概在3000年前,学校诞生了,学校的诞生使得人类文明的传递变得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这是人类教育的第一次大变革。但是人类教育的早期阶段是非常小众的,大概只有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的人能够受到教育。大概在300年前人类发生了第二次教育大变革,这次大变革是以工业革命推动的,工业革命为每个人接受教育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可能,所以普及化教育开始。


       现在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其他技术,区块链的发展等等,为我们带来了第三次教育大变革的可能,第三次教育的大变革就是在高效率、大规模背景下的个性化教育。这样一种教育特征使得我们从传统的“以教定学”,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到现在为止的主导模式依然是教师为主,是教师控制整个教育过程的。整个教育制度呢,是以教师、教室、教材,以考察、考试、考分,以学生学习学具为最核心要素的,而这些要素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现代教育制度,这个制度,学生是处于从属地位的,所以上百年来教育改革一直在推动这个从属制度的改变,不是教师教什么我学什么,教师怎么教我怎么学,而是希望能够学自己喜欢的,按照自己的方式学,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进度学习。


       从一百多年来的教育改革路线来看,可以这么说,现代教育制度建立的那天起就是教育改革创新的那天起,在这个过程当中,一根主线就是能够抵消、减轻标准化带来的弊端,能够或多或少地推进个性化的进程。我们的选修制、学分制、弹性授课制等等都是这种努力,但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说因材施教是人们的梦想,而现在网络化、数字化,特别是智能化为大规模的个性化提供了可能,这个当中我特别相信,也是特别寄予期望的就是自适应的学习技术。自适应的学习就是,既是学习科学知识内在的知识图谱,首先构建一个学科内部的知识图谱,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大量的跟知识图谱相关联的习题,拿这个习题来测量和诊断学习者的已有水平,来形成一个学习者的画像,为每一个学习者形成一个自己的独特画像,跟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收集和分析学习者的学习数据,从而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与此同时,我们要构建一个庞大的数字化的数据库,这里面有文字的,有图像的,有视频的,有各种各样软件的,能够通过现代算法有效的推送最合适于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在反复测量、推送、学习、反馈的过程中把握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


       早在1934年的时候,前苏联心理学家就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最近发展区,他认为人的发展区有两个阶段,一个是我们没有达到的,一个是我们已经达到的。我们没有达到的到我们已经达到的这个区间叫最近发展区,每个人的最近发展区是不一样的,每个人每个领域的最近发展区也是不一样的。如果能够找到这个最近发展区就能够根据他的需要和可能提供给他最合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人工智能的意义和价值就是能够快速的判断和找到每个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为每个人提供最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满足学习者的成就感,建立学习者的自信心。


      最近发展区能够判断,第一个是在知识上能够给他提供最合适的学习范畴,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为我们学习者减轻学习负担。现在我们的学习负担重到什么程度呢?最主要的是大量的重复性的练习,你要练习什么不要练习什么,我们是不知道的,老师也没有办法做这样一个判断,所以给每个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有些学生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有价值的,大部分对他没有价值;而对于另外一部分学生来说他大部分并不懂,不知道怎么去练习,所以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第一个就是负担重;第二个就是有挫败感,由于有挫败感,这就是造成他厌学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这个最近发展区,并且能够为他推送,对他来说需要通过一点点努力就能够达到目标,就使他能够有更好的学习兴趣,建立学习的自信。


       智能教育刚刚开始,前景很远大,任务很艰巨。这里面我们特别要强调的是智能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人的思想、感情和人格,不仅仅要满足提高效率、赋能教育,更要关注教育的特殊性,更要强调的是重塑教育。到目前为止,智能教育发展到现在,人工智能对智能教育的应用尚处在已有场景的运用上,是以技术为中心,对现有教育效能的强化,对现有效率的提高为中心,我把这种状况称之为人工教育加教育。人工智能对教育的赋能已经做到了很多方面,但是我们教育跟其他方面很不同的是教育要不要赋能,有些教育的效率要不要提高,有些教育的功能要不要强化?人工智能本身是不管的,需要人来做出判断,所以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基于促进人的发展需要的智能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不仅要赋能教育,更加要重塑教育,创设新的教育发展,这就包括教育形态的创新,教育模式的创新,教育流程的创新。在这样一个基础上能够促进教育的变革,促进人自主、自由的、有个性的发展,我把这个称之为人工智能+教育向教育+人工智能转变,我们现在做的工作的出发点就是以教育+人工智能为起点的。(节选)



08

杨宗科


西北政法大学校长、教育部法学教指委副主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



     我结合最近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思考新法学建设的一些问题,以“智慧法治与新法学建设”为题跟大家汇报三点粗浅的思考。


      一、数字经济引发了法律调整对象和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一次全方位变革,对人类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理念产生深刻影响,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数据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生产要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这应该是中央首次公开提出数据可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重要文件,这也意味着数据将从技术中独立出来,作为一种单独要素而存在。


      在新的技术革命背景下,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为标志的智能科技所催生的“数字化”、“智能化”革命,既对现行秩序规则造成冲击和挑战;同时,也为我们构建新的秩序、规则注入了强大动能。新兴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电商、交通、医疗等各个领域,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结构性调整。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新科技必然导致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当中大量出现包含着数据元素的社会关系,带来了许多新问题,需要法律予以回应。去年5月28日通过,今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在127条中明确规定,要保护数据以及网络虚拟财产,这应该是我们国家以基本法律,以法典的形式对数据作为法律调整保护对象的一个回应。


      二是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推动了智慧法治和新法学建设。


    “智慧法治”是信息化时代中网络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在立法、行政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活动中相结合而产生出来的一种新的法治形态。它是以大数据为基础、以智能平台为依托,以提升国家和社会治理效能为目标。今年1月份中共中央发布了法治中国建设2020年-2025年规划,明确在第6部分提出了加强科技和信息化的保障,具体指出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全面建设智慧法治,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提出要优化整合法治领域里面各类信息、数据、网络平台,推动全国的法治信息化工程的建设。智慧法治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包括如何有效地保护大数据安全、云计算安全和算法权益,如何对大数据和算法应用的伦理、标准和责任问题做出合理安排,将其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保障数据产业健康发展。


      面对这些新兴问题,原有法学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已经无法适应,智能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我们优化法学学科体系。近几年,随着智慧法治立法的大数据系统、智慧法院、智慧检察等这些法治建设新内容、新形式的出现,客观要求我们把这些领域的成果要知识化、学科化、理论化。


      三、是智慧法学教育是新法学的重要内涵


      新法学建设是适应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建设需要,回应科技革命和数字社会发展以及学科交叉融合而进行的法学教育与法学研究的创新发展行动。互联网、大数据在法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产生了诸如网络安全法学、计算法学、人工智能法学、智慧法治学等新兴交叉学科。同时,大数据分析、电子证据、人工智能法律服务技术等的不断进步,使得智慧法治体系建设更加注重科技应用,这也要求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必须在法律与科技的结合上实现突破。培养适应智慧法治要求的复合型、高素质法治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源类别、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要实现重大变革。比如从生源来说,要淡化文科理科划分,让更多的优质理科生源进入法律院校学习法学,改变过去法学专业重人文精神而轻科学精神的现象;从培养目标来说,要树立不熟悉现代科技发展、不掌握现代科技手段、不善于运用智慧法治技术的人才就不是合格的法治人才的观念;在教学内容方面,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法律理论、法治理论、法理理论,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和技能,关注现代科技发展对于未来法治的影响;在教学方式改革方面,积极推进课堂革命,大力发展智慧课堂,开展线上教学、虚拟仿真实训,最大程度的把各种智慧教育的资源应用到法治人才培养当中。(节选)



09

邴  正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吉林日报社原党组书记兼社长



我以“智慧教育与新时代高校高质量发展”为题和大家交流。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智慧教育与教育发展的问题


      人类的文明史与教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同步发展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智慧教育是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必须聚焦新时代对于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强化以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使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发挥全球引领作用为国际教育化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教育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当代教育,而智慧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性特征。古代教育,我们看一下,它的教育机构是私塾、学园、经院,手段是典籍,对象就是贵族子弟,到了近代教育,教育机构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小学、中学、大学,教育手段是统一化教材+课堂+实验室,对象是适龄学生。到了现代教育,教育机构就变成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它向社会扩张了,手段就是统一教材、课堂、实验室,再加上电话教育,教育对象就是学生+成人,目标就是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因为教育走向了大众化的阶段,大众化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人才,它是要培养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新中国以后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这样的一个概念。当代教育,我们讲当代是进入信息社会,也就是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教育机构就变成了学习型社会,整个社会成为教育的对象,教育手段是信息化了,对象实际上是全民,教育目标就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中央提出的任务,习近平同志在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所提出来的。教育性质呢,我们现在是社会化教育了,不再像过去专门地经营的教育。根据这个变化,我们进入智慧教育的阶段,这是一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智慧教育对大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总体来看就是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日益广泛,引发教育模式、方式、内容、评价、治理、教师队伍等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


首先是教育需求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社会对各类人才和普通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学生综合广博的知识背景,批判思维、创新创业和沟通协调能力需要在广泛深入的信息技术培养过程中才能形成,因此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就有了决定性作用。


二是教育模式的变革,人技结合会促进教育环境的深刻变革,这一点刚才很多专家都详细描述了,时间关系我就不详细展开了。总体看就是把教师、课堂、校园环境都深刻改变了,不但是有面对面教学,还有线上、线下等等一系列教学模式的变化。


三是教学方式的变化,人工智能的使用为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培养创新思维注入了新活力,新时代教育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技术在支持学生学习,个性化发展与思维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人工智能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特点的学习需求生成个性化、定制化学习方案,并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和高度智能化的学习过程跟踪服务。前些年我们提教育改革说“一考定终身”,这是不对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的能力是综合化全面的,传统考试只能片面考出学生的能力,这个问题随着智慧教育的发展逐渐的可以化解,我们就为学生的多样性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可能。


四是教学评价的变革,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供更加多元的教学评价,使评价手段更加丰富,过程更加科学,评价结果更加准确,现在很多高校对高校教师的评估系统就使用各种大数据技术,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信息技术是双刃剑,不能单独的把智慧变成智障者,那不行,智慧是综合化的手段。


五是教育管理的变革,人工智能教育管理领域的深度应用将管理服务更加聪慧化,会有利于提高我们对于整个教学系统的工夫水平,提升我们管理能力的现代化,我们通过各种大数据的手段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更加科学的分析。


六是教师队伍的变化,人工智能全面改变了教师角色,使教师这个角色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它不能代替教师,但是通过人机结合可以使教师从繁重的知识传授中解放出来,从事更具有创造性的德育和能力的培养工作。


      总之,人工智能在教育的广泛应用还是刚刚开始说的,还存在着对教育作用的机理等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待于提高和解决,高校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和学科支撑,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加强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教育融合方面的研究和实现,助力我国教育现代化早日实现。


      三、推进智慧教育,提升高校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一是以双一流大学建设为重点,形成国内优势学科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化技术平台,为加快世界一流学科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智慧教育技术支撑;二是发展智慧教育云,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优秀、高端教育成果共享,缩小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等教育水平的差距,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国家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我们会逐渐缩小存在着地域、城乡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但是这是需要一个历史过程的;同时,我们推行智慧教育有利于资源共享,推进教育均等化发展。三是提升智慧教育教学技术,推动教学模式创新,积极开展多元化、多样性、互动性等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师生双向的教学积极性,开展更加形象化、立体化、情景化的教学方式。四是运用智慧教育技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升高校教师适应和开展信息化社会和智慧教育的能力水平,打破校园局限,扩大高水平教师在高校界和社会上的影响力。六是要运用智慧教育技术,全面提升高校面向社会的开放性和权威性能力和水平,带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和智慧社会建设发展。高校应该成为建设智慧社会的前导和桥头堡,如果我们扮演不了这个角色,我们智慧社会的建设水平提高那将大大滞后,所以我们重任在肩。(节选)




10

吴  甜


百度集团副总裁、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



我今天带来的报告题目是“智能时代的复合型AI人才培养”。


     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今天我们其实正身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当中,第四次工业革命应该说是人工智能所驱动起来的,人工智能作为核心驱动力量带动起来的一次大的科技革命。


      自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开始,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在政府提出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的定义上来说,“一纵一横”显示出来人工智能的人才越来越需要走向复合型。一方面是要纵深地既懂技术又要结合应用;另外一方面是要人工智能和不同领域、不同专业技术跨专业、跨领域结合。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其实百度也是一直致力于希望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工智能人才。在百度的视角来看,我们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工作是像百度这样的公司可以为社会贡献力量,也希望能和社会各界一起来推进合作的。首先是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基础的创新实践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上我们的人才才能够有开展工作、学习的基本条件;二是需要有良好的社区、社坛氛围,能够进行学习和交流,促进大家人才培养过程;三是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一方面是强专业性,强理论性的,同时另外一方面又是强应用型的,所以它不单单是,不管是产业还是教育界单方就可以完全完成的,是需要有一个产教融合的培养方案能够发挥高校的优势也能够发挥产业界在其中的作用,共同培养人才。


      首先在基础平台的支撑上,百度建设的飞桨平台是作为人工智能核心底层基础平台,提供给技术研发和学习人员基础的深度学习平台,可以进行学习和工作。它包含有核心框架、基础模型库、开发套件以及工具组件,全套的能够支撑深度学习研发的基础平台,同时也有实训学习的社区,这些都是以开源的形态提供给开发人员、技术人员,提供给大家更好的平台。对于在企业当中使用的时候,面对企业级平台的需求也建设了相应的企业版本的零门槛的开发平台和全功能的开发平台。


      第二方面就是在社区、社坛的交流方面,在飞桨平台上也一直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今天我们互联网的普及,人员的交流越来越高效,没有交流的障碍和门槛的情况下,它其实是带来了学习的便利性。我们在平台上提供了产业级的开放数据集,这是对于人工智能学习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些基本数据,也提供了算力,可以帮助人员的使用,还有便利的开发环境以及部署环境。


      第三方面就是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方面,我刚才也谈到了人工智能的特点,一方面是强理论性,强技术性;另外一方面又是强应用性,两方的结合正好是高校具备有体系性的理论基础,体系性的人才培养基础,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有应用人才的培养需求和培养的标准;同时企业也具有应用人才培养的一些基础的,基本的案例和实践的素材。两者结合可以对AI人才有一个跨专业+AI,跨领域+AI的组合培养方案。(节选)





论坛现场


人的教育是很复杂的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智慧教育怎么搞?

怎么搞对这个时代培养人才是有意义的

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如何推进智慧教育和整个教育的发展?

一起来看看这些专家学者怎么说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陈光巨:



怎么样培养人,实际上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真是不一样,基础教育得要先把基础的学好,利用智慧教育这个体系更多得让学生找到一种怎么样合适的方式来培养自己。


对于大学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刚才邴校长可能说了这个事,教学管理模式怎么来做?所以我觉得在大学里面做适合于自己发展的个性化教育是最好的,因为大学都是往自己想走的方向发展,智能时代提供的东西正好可以让他往这个方向发展。比如说我最近学了清华的网上的课,这个学校算不算?管理模式的创新变得非常重要,大学里面可能有很多东西都要变,适合于个性化发展的,适合于个性化成长的,在大学里面才好做,基本的东西都有了嘛,这个智能教育正好提供了这样一种手段,所以大学要变化的东西,要改的东西太多太多,也任重道远,确实现在应该往这个方向发展。




西南大学校长、国家督学、教育部高校工商管理教指委副主任张卫国:




刚才专家们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了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三个字,一个字是变,学校要变,老师要变,学生也要变,我们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式方法都要变,不展开了。第二个,确实要用,不管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等,你要实实在在的把它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之中,那就不可能不产生效果。所以说智慧教育就不可能真正的促进高质量的教育体系的构建。第三个那就是要钱,要先花钱,到后面才能节约钱,包括很多智慧化,你在评价,你在改革过程中,不投入那是不可能的,就这三点。




重庆邮电大学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高新波:



我们开会的地方是贵阳,在这个地方不远处有一个地方叫修文,那是王阳明悟道的地方,王阳明一生悟了几个道,第一个是认识论,知行合一是方法论,晚年他又提出了一个知良知,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危险品,到今天为止我们这个智慧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点,人还是要有价值引领才行。即便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我们还是希望叫人机混合智能,人一定要参与进去。在生命攸关的技术上都不让人工智能自己做决定,像军事上、医学上。我想还有一个比生命攸关更重要的,教育可能比生命攸关更重要,它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等等,所以绝不能把它放给人工智能的技术去,人一定要参与进去。所以人要为人工智能立心,人工智能要为人工智能立功,让立了心以后的人工智能来推动我们智慧教育的发展。




中国移动政企事业部副总经理魏冰:



我觉得如果我们智慧教育真正做什么的话,我觉得六个字,第一个是公平,第二个是个性,第三个是终身学习的机会。我跟各位校长不一样,我们就是一个做支撑的,在去年疫情的时候我们能花几十万为那个雪山女孩把那个基站给做了,这是一个成本。因此从这块来讲,我们第一个公平就是让每一个孩子能有一个接触信息的公平的机会,否则对于那些大山里的孩子他根本就跟不上信息时代的步伐。个性各位领导都讲了很多了,不多说了。第三个是终身,希望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是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有决心去挑战这个问题,去解决的过程。




上海千逊科技董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博导、斯坦福大学博士慕富强:



智慧教育学习大学跟企业的深度结合,怎么叫深度结合呢?企业为了生存,它讨论的技术行不行都跑得比较快,而教材一定是滞后的,内容一定是滞后的。这样把这个快慢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这是第一块;第二块,大学是最好的试验田,举个例子来说,过四六级,一下就对比出来了,像刚才高校长说的教育也是生死攸关的,也需要不断试验。所以我真正渴望是跟在各位校长建立长久的合作、尝试,看我们干的那些技术活到底靠不靠谱。



贵州大学副校长马建峰:



要搞智慧教育,就要做好顶层设计,其实就是把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怎么能够融到这个体系里面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智慧教育的重点,不管是中小学也好,还是大学也好,把兴激发起来,兴趣其实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激发起来以后,我们才真正能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


其实人工智能对我们自己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有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现在搞脑机融合,脑机融合就是希望通过机来弥补我们自己在智方面的不足,比如说我智商比较低,我通过机器,通过云计算等等各方面提升了,那这到底算个什么东西呢?所以这个确实还是面临很多挑战,从伦理道德、公平性各方面都有一些挑战。




贵州的智慧教育发展如何?

接下来会怎么做?

一起来看↓↓↓



全省中小学100%学校实现宽带联网;


全省中小学100%联网带宽不低于100兆;


全省中小学100%学校建有多媒体教室;


在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中,贵州省教育信息化应用排名从2018年的第21名跃升到第10名。可圈可点的成绩背后是贵州省着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生动诠释。


  今年,贵州提出全力以赴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贵州省教育厅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在充分总结既往教育行政内部数据运转实践的基础上,梳理现行教育系统业务数字资源运行问题,从“破界”“融合”“重构”“赋能”等方面,推动教育服务方式从职能驱动到需求驱动转变,治理模式从计划管理向精准治理转变,决策方法从经验型决策向数据驱动的智能研判型转变,监管形式从“单打独斗”向联合监管和注重社会协同监管转变,探索构建贵州智慧教育新生态,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此,贵州省教育厅按照贵州省“一云一网一平台”工作部署和总体架构,以数据融合为主体,建设数据中台、数字驾驶舱两翼,围绕业务、数据、服务三个维度构建融合体系,打造“一体两维三生态”教育数据资源融合新模式,实现业务驱动下的数据汇聚融通、应用融合创新、服务效能提升。


  破除数“制”边界。通过应用工具箱,“疏管引”结合,促进校端应用健康、规范、有序。获取各类实时性、伴随性、碎片化的动态应用数据,有效打破政策制定层与业务执行层视角不同造成的数据“有去无回”、底数不清、相互“打架”等壁垒,形成应用生态圈。


 融汇数“字”集合。通过数据中台,将贵州省教育厅业务结构化、图谱化、知识化,将各系统数据规范化、条理化、科学化,整合形成全维度业务与数据指标,构建领导驾驶舱和业务工作台,深化教育数据汇集整合力度、数据提纯加工深度和数据服务可视化分析宽度,形成政策生态圈。  


 重设数“治”架构。利用数据中台,畅通政策生态圈和应用生态圈数据资源的“进出口”,串联上下两个圈层数据。同时,引入贵州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其他数据资源,通过汇集、盘点、融合、治理、分析、补充、反馈、修正,促成教育数据呈现闭环和全景式特征,形成数据生态圈。


  赋予数“智”动能。三个生态圈数据上下循环流动、“条”“块”融合联动,教育行政部门作为生态协同的“统筹规划者”和“参与者”,与地方、学校、企业等不同主体之间泛在化连接,触达更加微观层面,推动业务执行的协同和高效,提升政策制定的精准和效果,形成以数据要素为核心、高度互联、去中心化的新生产关系,构建贵州省智慧教育新生态。


  以“破界”驱动数“制”引擎,以“融合”拓展数“字”效能,以“重构”激发数“治”价值,以“赋能”擎画数“智”未来。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已完成梳理40余个教育厅业务系统数据资源,动态接入20多个厅业务处室核心业务系统数据,总计1500多张业务表2万多业务信息项近1亿多条数据资源。



智慧教育不光是一个技术手段

同时也有它的内容、内涵、价值、目标

因为离开了人

教育就变得没有意义



精彩回顾





投资贵州就是投资美好未来!省委书记的这些话句句振奋人心


关注


小满 |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小满

来源 | 贵州教育发布编辑 | 骆   川校审 | 林府杏责编 | 陈艺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